江之韵2022年第四期

民间收藏家张耀的故事

文 / 朱兆华

阅读量:331
  2022 年 6 月 17 日,范旭东研究会 ( 筹 ) 召开工作会议时,我们邀请民间收藏家张耀参加会议,请他介绍收藏南化历史文物的体会,他的收藏经历很有特点。从此我和张耀相识,近几个月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范旭东等前辈实业报国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感悟,彼此成了文化朋友。
  张耀,盐城阜宁人,是我的老乡,1991 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同年进入南化公司总校第一小学任美术老师,历任东南化工总厂、永大公司多部门中层干部,负责销售工作,多次荣获单位先进个人称号。在东南化工总厂、永大公司他负责企业形象整体策划、商标设计及品牌文化策划宣传,在企业文化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2014 年春,为庆祝南化公司成立八十周年,因热爱南化,精心收藏永利铔厂遗物,南化电视台记者对张耀做了专题采访,并在《南化报》上做了专题报导。
  张耀在单位从事经营工作,业余时间从事民间收藏,被称为民间收藏家。他的专业是工艺美术,他主要收藏古陶瓷这类艺术品,为陶瓷鉴定评估师。张耀在南化公司工作,受范旭东、侯德榜前辈实业报国、服务社会的伟大精神影响,着重收藏南化历史文物文献,后来他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红色革命文化,于是开始收藏多方面的文物和文献。此外本着“让文物活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中华文化的滋养,从而他更加积极传播中华文化,深入开展有滋养价值的收藏工作。
  张耀的收藏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以范旭东创办的“永久黄”( 即永利公司、久大公司、黄海工业研究社 ) 为代表的民国工业文明实物和文献资料,有400 余件;二是红色革命文物和文献书籍,有 500余件;三是中国历代古陶瓷标本、实物和资料,有1800 余件。
  目前张耀藏品中有些质量很好。工业文明类,是范旭东“永久黄”团体文物文献系列;革命文物类,是红色文献系列、抗日战争文化系列;古陶瓷类,是六朝青瓷系列、明代青花瓷系列。
  张耀收藏的初心是弘扬中华文化,张耀的使命是传承中华文明,他初心未改,使命在身。张耀收藏不单纯追求藏品有几十万或上百万的经济价值,却十分注重藏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范旭东实业报国精神的召下,张耀的收藏理念是求真务实,以传承和弘扬中华历史文化为己任,以服务企业和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搞收藏,第一要务是要分清楚藏品的真赝,练就一双慧眼。为此,张耀不仅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悉心钻研,为了收藏,周末起大早挤公交逛市场地摊购买或跑工地捡拾,为了收集藏品或资料经常是一身汗一身泥,但他乐此不疲,他收集了大量的瓷片标本,累计有一吨重。
  六合区原长芦中学附近化工园区电厂工地,这里曾是长芦崇福禅寺遗址,南朝时达摩一苇渡江后在这里驻锡讲过经,唐宋时李白、苏东坡等许多大文豪来此游览,并留下大量诗赋;南宋时岳云在这里抗击过金兵;明朝在这里建过卫所;还有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在这里制造过血案。这里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富。现场瓷片堆积集中处厚度有十公分,施工时被挖掘机挖出以后,暴露在土层表面,由于量大,当地文物部门收集一部分以后就不要了,这就给像张耀这样的文物收藏者带来了机会。这些不同年代跨度的各种窑口瓷片,忠实的记录了长芦寺的历史兴衰。
  记得有一次雨后,地面有大量瓷片露出,又恰逢工地停工间隙,于是张耀抓紧时间捡拾,顾不得泥泞,深一脚浅一脚的寻找,鞋子被烂泥淹没,干脆脱下鞋子,光着脚赶紧捡,捡了小半蛇皮口袋,关键袋内有宋代吉州窑玳瑁釉、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龙泉窑梅子青釉和元代枢府釉印花、钧窑天青釉等名品,收获满满。整个人已一身泥一身水,返程骑摩托车因路滑还侧摔了一跤,活脱脱像个泥猴子。当时,他不担心自己受伤,唯恐瓷片再碎。回到家里虽被老婆数落一番,心里却乐滋滋的,美的很,这就是业余收藏家的乐趣!
  收藏必须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标本要和书本比对,细心观察揣摩。他经常一手抱着书一手捏着瓷片夜深时分和衣倒在床上睡着是经常的事。还经常向业内资深藏家和商家求教,2008 年又师从南京博物院程晓中研究员、南京贡院博物馆周道祥馆长,同年加入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后与同行高手交流机会增多,鉴定水平突飞猛进,并于 2009 年 3 月通过考试获得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下发的职业技能 ( 古陶瓷鉴定估价师 ) 证书。2014 年成为名列全国文人瓷学术研究、收藏实力前列的金陵浅绛雅集骨干成员。
  张耀的鉴定水平和收藏成果普遍受到业内专家和同行的肯定、赞许。2013 年 11 月在江苏省国展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东方艺术品之都博览会,他代表江苏省收藏家协会有多件六朝青瓷精品参加展览,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2014 年春节后不久,藏友小李告诉张耀,清凉山古玩市场有一家古玩店有一沓永利铔厂的资料,知道后很兴奋,礼拜六一大早他就赶去了。清凉山就是诸葛亮誉为“钟山龙盘,石头虎踞”之石头也。1958 年这里出土了三国东吴顶级青瓷羊尊和熊型灯(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轰动文博界。清凉山古玩市场主要是以卖奇石、雨花石为主,卖古玩字画和文献资料旧书籍的很少。这是一家卖家具红木杂项为主的一个小店,店主比他小七八岁,平头,人偏矮偏瘦,两只眼睛却发亮有神,是个精明人。在店面没看到这本资料,他就自报家门,说他是南化公司职工,对工厂历史感兴趣,想看一看。老板说了声好,就打开一只晚清民国榉木衣柜,从中部抽屉里把一沓资料拿了出来。这是用粗棉线装订好的档案资料,有一百几十张。上面印着“永利铔厂工人工资率登记片”,盖有“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工务处工政科”一个蓝色椭圆形的印章。每一张卡片左上角都贴有一张工人的照片,照片侧光看已经泛银,证明了它已年久。还有进厂时间,工种,工资率以及工号等信息,非同寻常,从中可见永利铔厂的企业管理可见一斑,这是一个难得的珍贵的永利铔厂资料,估计是文革期间流散出去的。于是问老板大约什么价格,老板避而不谈,却说有一批资料卖给江苏省工商银行,给了 2 万块钱。哇,狮子大开口,他期望值太高,今天不适宜买了。于是张耀笑笑说:“老板,我只是个人爱好,也不是单位要,我们下次再谈吧”。
  回来后他一直惦记着,睡觉辗转反侧,总将这件事挂在心头。硬是熬了一个半月,他又去了。
  这回老板报价 5 千元。张耀就跟老板谈范旭东、侯德榜实业报国,服务社会伟大精神和他收藏这些资料的目的。老板也都知道永利铔厂历史。张耀说:“这里大部分永利铔厂老工人都去世了,希望我俩共同努力,让他们回家吧!”张耀这番话让老板感动了。老板怔了怔看着张耀:“你能给多少?”张耀咬了咬牙:“2 千吧,希望老板成全!”老板沉默了一会:“好吧!”张耀激动地拍了拍老板的肩膀。
  坐在回大厂的公交车上,张耀紧紧地抱着包,包里装着这沓沉甸甸的永利铔厂 1934 年的历史资料,嘴里默念:“回家啰,回大厂啰!”
  这时张耀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也不觉得早春傍晚的寒气了。
  2020 年 3 月,孙中山纪念馆征集文物,张耀无偿捐献了一本稀少的民国时期限量版《孙中山先生遗像、遗嘱及建国大纲纪念笔记本》,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件文物,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孙中山纪念馆为他颁发了收藏证书。
  2021 年 4 月,张耀助力南京市六合区横梁街道富石盆景民俗园美丽乡村建设,以公益的形式举办了“高古陶瓷及明清青花瓷专题展”,得到了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切实有效的提升了当地文化底蕴,推动了当地旅游事业发展。
  2021 年 5 月 18 日世界博物馆日,张耀创作的红色专题收藏“开天辟地一庆祝建党 100 周年特展”在盐城市大丰区博物馆隆重展出,吸引了大量群众观展和多家媒体报道。
  2022 年 6 月,为支持大厂工业文明小镇 1934 文化产业园创办的范旭东事迹展陈馆,张耀以公益的形式出借相关珍贵文物文献九件套,充实了该馆展览,弘扬了范旭东实业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22 年 9 月 18 日,张耀到南京兆元安全环境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进行考察,与我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及弘扬安全环保文化达成了共识。
  张耀是一位有故事的民间收藏家,更是一位有情怀有担当的文化传播者!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