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坚持去给村里的孩子讲故事?说起这个为什么,她有些长,那,要从三年前说起。
那年,我离开了我热爱的南化公司南化报社的工作岗位,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这,让我想起,我年轻时曾看过一部苏联的经典电影《乡村女教师》,被深深地感动,那时就有一个愿望,想做一个教师,一个乡村女教师。
机缘巧合,记得那是新学期的第一个周末,阳光明媚,一大早,我们从大厂赶到长芦街道小摆渡村村委会,村党总支书记谢晓青和驻村第一书记周游正在院子里等我们……村委会不大,白墙黛瓦,几间办公用房,清晨的阳光洒在墙上的党徽上,党徽泛着星星点点的光泽。
“走,去看看村里的孩子们。”周游说。屋内,20 多个孩子在座位上坐得笔直,我和孩子们分享了”如何提高写作能力”……不知不觉,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就结束了。
“钟老师,今天的时间好快呀。”紧挨着我坐的是街道的困境儿童小锦程,他小声地和我说着。我看着小小的怯怯的他,心里湿润润的。我牵着他的手把他送到屋外,锦程的奶奶三步二步快步走到我眼前,一把抓住我的手,“老师,你要经常来奥,小锦程是个没妈的孩子。”她一边说一边抬起粗糙的手擦了擦眼睛。
也许,就在那个时候,我愿意、更应该为这里的孩子做些事。
“为村里的孩子做什么?”“怎么做?”从村里回来后,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讲故事?对,就从讲故事开始。
我想,孩子们有了阅读做基础,相当于有了内功,再加些招式,很容易上一个新台阶。说干就干,我先为孩子们精心挑选了《昆虫记》、《窗边的小豆豆》等 12 本书。
锁定讲故事的内容后,我变得更加忙碌起来,一遍一遍地读书,准备教案,再一遍一遍地练习……
孩子们需要读的课外书,我去找爱心企业捐赠……
很久没有这样专注地做事,让我有了被需要的幸福感。
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又遇到一个难题,小摆渡村地处偏僻没有直达的公交车,也不容易打到车,对于我这样不会开车的人来说,交通成了横亘在我和孩子们之间的拦路虎。
村里周游、王子超、还有来自江北新区作家协会的作家、扬子石化研究院的志愿者张老师、太化公司罗老师、村里的龚老师……有了他们的帮助,我,变成了“我们”,我们既“热情”又“专业”……
三年来,我作为小锦程的希望家长,和锦程一起读书、一起研学,就这样看着他,一天天长大了。从一个只到我腰间那么高的小孩子,现在已经和我一样高了。上周,锦程的奶奶告诉我,孩子现在特别爱看书,写作文就是一件轻松的事。
共读,让我们和孩子们在书中共同成长,让我们从书中共同体验到了无尽的快乐。静静的陪伴,静静的观望,我听见了花开的声音。回望过去的三年,是钟老师最幸福的三年,更是一场最美丽的邂逅。
那,让我们,不问终点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