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韵2022年第一期

快板书--一记耳光

阅读量:167

作  者:鲁一夫 张嘉毅 
表  演:毛以哲
艺术指导:王志云 高 佳 


日出东海霞满天,
霞光映照沂蒙山,
沂蒙山拥军载史册,
滴水恩理应相报如涌泉。
话说那一九八零年,
改革的春雷响天边,
在春寒料峭的一个清晨,
一行人脚步匆匆踏春寒,
有一位魁梧的汉子前面走,
他器宇轩昂不一般,
中山装本是那个深灰色,
千层底的布鞋脚上穿,
他就是地委书记周振兴,
四三年入党的老党员。
今天他带队要去红三村,
为的是,
深入基层访贫问苦,
为老区民众排忧解难。
说起这沂蒙地区的红三村,
曾经是抗日堡垒敌胆寒。
杨得志领导的八路军,
在这里,神出鬼没斗敌顽。
小鬼子气急败坏像疯狗,
在地图上,三个村被红笔画在了一个圈。
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
罄竹难书罪滔天。
红三村因此得地名,
军民携手,同仇敌忾,青纱帐里烽火燃。
八年抗战得胜利,
解放战争奏凯旋。
翻身解放几十载,
可老区人民依旧是,
面朝黄土背朝天。
祖祖辈辈把田种,
一年到头不剩钱。
盼星星亮,盼月儿圆,
盼望着改革开放在春天,
久旱的麦田盼春雨,
咱百姓盼的是,
肝胆相照一心为民的父母官。
周书记带队进了村,
先看望一位老党员。
这位老党员是模范,
姓尹今年八十三,
老人家无儿无女无依靠,
百病缠身度残年。
昏暗的草舍黑洞洞,
斑驳的门窗漏风寒,
她骨瘦嶙峋弯着腰,
沧桑的脸上布满皱纹老年斑。
破旧的被褥露花絮,
一盏油灯照空间。
周书记上前紧握老人的手,
握着握着热泪潸然挂腮边。
(白)“老嫂子,我来晚了!
想当年,
杨得志将军就在您家住,
您为他,烧水做饭洗衣暖炕把柴添。
您老伴儿,为打鬼子舍了命,
三个儿毅然参军英勇牺牲在前沿。
革命胜利数十载,
可您现在,
却风烛残年孤苦伶仃度日难。
我这个书记不称职啊,
不配做,乡亲们依靠的父母官。
您现在,有什么要求告诉我,
我只盼,您老人家健健康康度晚年。”
尹大娘听完书记的话,
犹豫片刻两眼湿润把话言:
“书记啊,感谢您不辞辛劳来看我,
掏心窝子把话谈,
您夸我,为了革命贡献大,
我感谢党,让咱穷苦百姓把身翻。
这些年,我知道自己年老体弱无多日,
恐怕是,有了今天就没明天。
您让我,提出要求满足我,
说实话,我不愿继续给党添麻烦,
我的荣誉够多了,
政府也经常救济咱。
只是那,乡亲们几年没吃肉,
苦于卖肉没有钱。
我这将要入土的老婆子,
说实话,还真是时不时的有点馋。
我求您,
给我做上半碗不肥不瘦的炖猪肉,
连汤带水别太咸。
书记啊,您别就此当大事,
这算不算俺给组织添麻烦。”
在场人,听完老人这番话,
一个个,羞愧自责哑了言。
周书记一阵酸楚心阵痛,
擦了把眼泪把话言:
(白)“老嫂子,怪我,怪我,怪我们啊!
我们对不起你,我这个地委书记更对不起你啊!
您是人民英雄老模范,
德高望重的老党员。”
说着话,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钱,
吩咐下属立马办。
(白)“快去,用这钱买头猪杀了,杀猪炖肉做晚饭,
再端来一碗不肥不瘦的五花肉,给老英雄赔礼道歉解解馋。
若乡亲们今晚不见肉,我就罢了你们的官!”
周书记自掏腰包下号令,
村干部一通忙活不怠慢,
全村人当晚吃上了肉,
尹大娘,沧桑的脸上露笑颜。

  周书记回到县城作报告,
  在会上,他眼含热泪先发言:
  (韵白)“同志们,红三村支前模范尹巧莲,年过古稀八十三,曾接待来往将士。
  一天连做九顿饭,为抗日,丈夫牺牲在前线。孟良崮战役打的惨,她又送三个儿赴汤蹈火毅然决然。哪料想,三个儿一去未归战沙场,血染山川。为前线她变卖了家中所有的值钱物件没有留下一分钱。可现如今,她家徒四壁无依靠,孤苦伶仃度残年,几年吃不上一口肉,让我们当领导的情何以堪!愧对活着的老模范,愧对烈士英灵在青天!”
话未落,就听啪的一声响,
如同炸雷在天边,
周书记抬手扇了自己一个大耳光,
在场人,目瞪口呆一瞬间。
“同志们,老百姓是天是地是父母,
我们哪有脸,心安理得享清闲,
我在地委当书记,嘴巴子我先自己扇,
先给自己提个醒,疼在脸上痛心间。
尹大娘小小的要求我们不管谁来管,
乡亲们遇到困难我们不办谁去办,
为人民服务是宗旨,
决不能,从我们手里再失传!”
这耳光,打得在场干部两眼冒金星,
这耳光,打得众人满面羞愧坐不安,
这耳光,打得瞎话假话现原形,
这耳光,打得官僚主义难遮天。
这耳光,打出了共产党人高风亮节,
这耳光,打出了地委书记正气凛然!
周振兴,一记耳光距今已有几十载,
余音不散至今回荡在耳边。
这正是:
故事听罢热泪涌,
勿忘使命担在肩。
牢记人民养育恩
不忘初心敢承担
老书记精神传万代,
风范永存在人间!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