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韵2022年第一期

处处皆胜景

文 / 刘渡禅

阅读量:179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这是王维的诗《鹿柴》。鹿柴是辋川中的一个地方。诗人王维晚年在辋川闲居,这条辋川谷实际上就是一个平常的山谷而已,但诗人用他的诗和画让辋川成为不平凡的地方,有了鹿柴、竹里馆、柳浪、华子冈、辛夷坞等二十胜景。
  我很赞同《唐诗三百首全解》一书中在《鹿柴》诗赏析部分发表的观点:偌大的杭州西湖,不过十景,小小的辋川谷内,却有二十胜景,想来大多是略具其形,拿来凑数的。然而景物之是否可观,都在人心,心有所感,处处皆是胜景,心中无感,胜景也如荒芜。所以说后人由“辋川二十胜景”的说法所体味到的,不是辋川谷有多美,而是能够发现其美的王维具备了多么深刻的艺术家的敏感性。
  就拿《鹿柴》这首诗来说,王维寥寥几笔,把一幅画呈现人眼前。空山、人、返景、深林、青苔这些静态的词构成了画的骨架,不见、闻、语响、入、复照这些动态词让诗有了意境。
  前两句用衬托的笔法,让诗歌充满想象,空旷的山间看不见人,但能听到人说话的声音。有声音而不见人,反而更突出山林的空寂。这样的诗一下就能抓住人的心。
  后两句极其有画面感。夕阳的红与青苔的青,一红一青形成画面色彩的对比。返景入深林,万绿丛中一抹红,更显得山林的幽深。
  平平常常的山林,司空见惯的夕阳,实实在在的青苔,在诗人笔下有了灵性,上了画面,而且富有禅意,让人心向往之。
  王维不是在写诗,而是在作画,他能够用画家的眼光去发现山林之美。他的诗,只不过是把画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已。
  一处景,因一首诗而出名。辋川,因王维的诗,成为士大夫精神生活所向往的“神境”。
  一个地,因一人而升华。辋川,因有王维,成为文人理想山川的卧游地。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