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韵2022年第二期

军旅纪实文学《难忘的岁月》首发分享会在江北新区文化馆举行

阅读量:98

  4 月 9 日,江北新区作家协会在新区文化馆举办军旅纪实文学《难忘的岁月》首发分享会,共同见证并分享军旅作家何昌华先生纪实文学《难忘的岁月》创作初衷、创作过程。江北新区作家及特邀嘉宾等20 余人参加了首发分享会,本次活动由沈文主持。
  《难忘的岁月》是何昌华 1985 年参战回忆录,写于 2016 年 9 月。它以个人的参战经历为主线,在记述本人参战经历的同时,也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年部队轮战的概况,透视了参战军人在战争环境中的人性魅力。
  这段经历自 1984 年 12 月下旬接受赴滇轮战命令至 1986 年 5 月上旬烈士追悼会。全篇共分二十章,按照赴滇轮战的序时展开连串的事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部队官兵为国争光、为人民立功的家国情怀。书中对“下寨村”、“岩峰洞”、“船头村”,特别是“房东大娘”、“山沟凤凰”、“小葛护士”、“美女老板”等人物的叙述,也是从生活的角度对后方人民支持军队热爱子弟兵的真实写照。作品踏在文学韵律上,自由而自然地尽情挥舞,洋洋洒洒娓娓道来。
  何昌华老师谦虚地说 :“创艺上我没有多少讲的,只想再作几点说明:
  (1)那个年代,参战,对每个军人来说,的确是战斗意志的考验,绝大多数官兵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也有极个别害怕的。
  (2)军人在战场上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浴血奋战,用生命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无论是军工运送物资,还是阵地防御、拔点作战,每个人只能面对战斗任务考虑如何去完成,没有别的选择!
  (3)环境无论多艰苦都能克服,战争无论多残酷,都能战胜!但最需要的就是国人的理解!哪怕说一句你们辛苦了,喊一声战士万岁,官兵们也会感受到一种欣慰和光荣!
  (4)老百姓尤其是边境的百姓非常支持军队,不惜一切保障了参战部队的生活物资,我们在离前线 30 公里的地方待机,所用的床板床垫,还有一些吃的,全是老乡们送来的。正是这样部队官兵深切感受到人民是靠山!
  (5)内地慰问团到前线慰问演出,在校学生纷纷写信至前线慰问官兵。这些也曾给前线官兵们以莫大的精神鼓舞!
  (6)军人在战场上是有血性的,为人民立功是坚定的,准备牺牲是无悔的!英烈们倒下了,他们长眠在云南麻栗坡,座山朝北,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就这样与自己的亲人们阴阳两隔。他们本来也会活得更远,只是为了这个国家和人民,无悔的先走了,活着的人每当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江北新区作家协会主席邹雷也曾经参加过老山前线作战,不仅为战友何昌华推荐出版社,还亲自为该书撰写了《真实是文学高擎的火炬》序言。邹雷主席因工作原因,未能亲临活动现场,特地发来贺词:“热烈祝贺何昌华老师《难忘的岁月》作品首发分享会顺利召开!希望每位会员都能像何昌华老师一样,把自己融进时代,思考人生,能拿起笔来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出自己满意、对社会有益的好作品。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江北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朱宏致辞 :“何昌华先生参军入伍十余载,对部队怀有深厚的感情。1985 年,他跟随部队奔赴老山前线,亲身经历过异常艰苦的战争环境的磨炼。这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年部队轮战的概况,展示了参战军人生与死的抉择,血与火的洗礼,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军人本色。”
  江北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印华到会,作了热情洋溢讲话。他说 :“该书文风朴实,文笔流畅,感情真挚,生动描述了参战军人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前赴后继,在南疆战场上流血牺牲、为国参战的感人场面。作者忠于真实,追求纯真,把真实渗透到心灵深处,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
  曾参加老山作战的江苏省钢铁服务业协会轮值会长於如贵作为特邀嘉宾,深情回顾当年身蹲猫耳洞、随时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 , 以此切身经历结合当下和平年代子女教育及服从大局坚守疫情防控等作了精彩发言 , 引起与会人员强烈共鸣。
  作家协会会员许文艳、刘津、丁忠诚、宋伦章、刘荣喜、高淑珍、张文、杨骥、徐少有等分别发言。三个多小时的交流发言,大家以诗歌、散文等不同的方式向何昌华以及当年所有参战的部队将士与英雄表达了真诚的敬意与最美好的祝福,祈福世界和平,早日战胜疫情,创建幸福与和平。
(钟远红 / 张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