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城与“盘城先生”郭渊
文 / 徐少有
阅读量:134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穿梭于滁河——盘城母亲河的时光星河隧道,唤醒时代交织的魅力。 站在踔厉奋发新时代的交汇点上,乘着国家级新区的东风,盘城凤凰涅槃地般蜕变,一起去感受盘城的古韵今风,领略“诗与远方”的原汁原味原生态,聆听跨越时空的水乡流韵零距离“对话”,见证都市田园的“金陵葡萄小镇”……
这里收纳着春来秋去的岁月,刻录着时代变迁的沧桑与厚重。盘城站在时间的渡口,连接着影响过去—现在—未来的“盘城先生”郭渊。让我们揭开其历史的面纱,徐徐展开在历史变迁的时间轴,使之一一呈现在眼前。
说起浦口区(今江北新区直管区)的盘城,早在宋代就享有盛誉。那时,盘城集市繁华隆盛,人声鼎沸,升腾起生活的烟火气,充盈着满条街,堪称“盘城集一街,即半部盘城史”。当时,这里确有一个真正的城池,盘绕在此,这便是“盘城”的由来。据《棠志拾遗》记载 : 盘城在盐城山侧。宋代,盘城集为县治所,筑有城,建有盘城寺,设有兵寨司庄,人口具有一定的规模。明末清初,因战火兵焚被毁,人口锐减。民国时期,重建盘城集街,街北建有城门楼,北有北巷,南有南巷,街有杂货店、米行、茶馆、饭馆、豆腐坊等。“二、五、八”逢集市有所回升。民国丙子春 ( 即公元 1936 年春 ),士人雅集之附近,揭出红色古砖多块,每块长约一尺五寸,阔约七寸,厚约四寸许,重约二十余斤 ,其为当时城砖无疑。今集北半里许有土阜隆起,俗呼称之为为城子基。相传即朱时旧城及兵塞遗址,今其上红色碎砖瓦片犹散布田间。
新中国成立后,集镇先后兴办供销社、粮管所、食品站。1961 年 9 月,南京气象学院(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成后,人口递增。1982 年,集镇人口达 2000 多人。1991 年,新建盘城新街(原称商业街)、盘街南路,吸引集外人口入住经商。2004 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扩建后扩招,盘城集人口已达 14000 多人。2005 年后, 随着盘锦花园、儒林学士府、盘城新居、盘城公寓 4 个居民小区逐步建成,实际居住人口逐年递增。2016 年,盘城集实际居住人口 3万人左右,其中大学生及教职工近 2 万人,安置拆迁户、租房户、购房户及外来经商、打工的近 8000 人,有常住户籍人口 2000 人……盘城素有“大美盘城,山水共赏”之美誉。自古人才俊士、能工巧匠,灿若星辰。其中最久负盛名的志士仁人当属在此建功立业的大学士——郭渊。
北宋天圣三年(1025 年)以后,在盘城集西面约半里处,还有一座香火旺盛的“盘城讲寺”。在寺的旁边就是颇负盛名的“郭氏宗祠”,宗祠里面供奉的是郭氏祖先郭子仪的塑像。说起郭子仪,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历任唐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帝王的重臣,堪称有名的大将。唐肃宗时他被进封为“汾阳郡王”, 唐德宗时又被尊之“尚父”。郭子仪是陕西华县人 , 他怎么会和浦口区(今江北新区)的盘城有所关联 ? 原来是他的后人郭渊定居于此。明万历《六合县志》记载,郭渊,生于宋,卒于元,字巨川,系唐朝汾阳王郭子仪曾孙,唐宋之际避乱来浦口盘城定居,家住盘城集。循着这一踪迹,我决定去一探究竟,追溯郭渊的来龙去脉。现郭渊先生墓址仍存。据文保部门介绍,郭渊墓出土时有石灰、青砖,墓葬面积约 10 平方米,当时尚存墓碑一块,后被文保部门抬到盘城政府院子里保管。该碑长 0.8 米、宽 0.55 米、厚 0.14 米,碑文大部分字迹模糊,目前该碑只保留碑拓片。元朝大德末年,江淮灾荒严重,饥寒交迫 , 民不聊生 , 灾民以卖儿卖女以求活路。郭渊煮粥供给灾民食用,并将最为困难的灾民子女收为养子,抚养成人 , 并为其成家。光景渐有好转,郭渊就打发养子回归自己家中。养子在感激涕零之际,表示愿意留下为他养老送终,而郭渊不是嫌弃他们,他担心日后自己过世,儿女不省事 , 将养子当成奴仆使唤。所以,他趁自己还健在时,将他们打发回家孝顺亲生父母。
郭渊平时怜贫惜苦、乐于助人,也不畏权贵和恶奴。一次他看见丞相家一家奴仆欺侮百姓,他上前直言不讳“民贱王民也,权重人奴也;使世世为人奴,与王民孰愈民”。结果家奴不敢再仗势欺人、为非作歹。
郭渊曾拾得他人遗失的黄金,及时找到失主归还。他还教导乡里不要打架斗殴、滥杀无辜。当时他看到盘城地区的百姓习武少文,就和他父亲为他们念诗书论经 , 以此感化教育大家。在他的影响下,潜移默化润民心 , 使得这里的社会风气渐渐有所好转,文人学士也逐渐多了起来。
那时,郭渊为当地人做了许多积善行德之事,深得人心,当地人尊称他为“郭处士”。他死后被谥号为“盘城先生”。后来,明朝皇帝朱洪武四太子朱标的老师明初大文学家宋濂 (《元史》的主要编纂者 ),还专门写了《“盘城先生”郭渊哀词》以示纪念。《哀词》里不但记载了郭渊的事迹,而且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郭渊以其“宽厚待人、德品功高”的为人,在盘城地区深受人们尊敬,连当时集市上的老人都赞叹曰:“世称长者,此真是也 !”
时隔六百多年,人们仍未忘记这位“盘城先生”郭渊的向善笃行、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新时代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盘城通过对正面典型的弘扬,传播正能量,扩大正效应,营造民本崇廉、尚廉、守廉的氛围。突出优良传统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净化功能。盘城不仅进一步深入挖掘“盘城先生”郭渊等历史名贤传统廉政文化瑰宝,还将廉政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润物细无声”地让党员干部修炼“心学”。志在善用“链状效应”,突出“引导力”,使得大学士郭渊的思想引领力在盘城发展新征程中,时至今日仍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接续一代又一代,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