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韵2022年第四期

参观南京长江大桥

文 / 刘志华

阅读量:440
  前阵子,单位与在宁军训的国家田径队开展党建活动,一同参观南京长江大桥,我负责组织协调并有幸参与其中。
  对于生在并长在南京的我,参观长江大桥的次数却屈指可数。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因为作为过江通道,人们去长江大桥大多是出于过江的需要,而很少出于参观的目的。另一方面长江大桥是南京地标性建筑,在各类书籍、宣传资料里经常出现,人们都已耳濡目染,也就无暇去实地参观了。不过,正是这屈指可数的参观经历,让我对大桥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使得这次参观的印象尤为深刻。
  我们驱车前往长江大桥,在离大桥不远的铁路轮渡栈桥旧址下车,沿江边步道步行至大桥。铁路轮渡栈桥旧址是保留下来的延伸到长江里的一段铁道引桥。在长江大桥建成前,火车在这里被一节一节装上渡轮运输过江。这是在当时火车过江的唯一方式。为了方便渡轮的停靠,铁轨需要向江内延伸100 余米,同时要适应潮汐变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时任民国铁道部设计科长的郑华提出了“活动引桥”的建设方案,并被建设方英国多门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采用,于 1933 年正式建成这座栈桥。栈桥桥身由四孔穿式钢梁组成,中间设有铁道分岔口,栈桥登船口设有升降机,可以根据水位高低对栈桥进行升降调节。可以想象,在没有长江大桥的当时,这里每天要装卸无数趟列车,栈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运输作用。时过境迁,如今火车都通过长江大桥过江,这里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沿着步道漫步,感受着阵阵江风,欣赏着浩瀚江景,令人感慨万千。伫立江边,不禁让人联想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锦绣壮丽,又让人赞叹“浪花淘尽英雄”的激情豪迈,言不由“不尽长江滚滚来”,叹不止“万类霜天竞自由”,真是一场沉浸式的时空体验!沿步道步行十余分钟,就来到了大桥脚下。举目望去,眼前的大桥气势如虹、直贯苍穹,宛如一条巨龙横跨长江两岸。南北桥头堡上的红旗,遥相呼应、鲜艳夺目,或像龙之两角,或像龙之两爪,带动整座大桥迸发出刚毅、庄严的宏伟气魄。回想62 年以前,就在南京长江大桥启动建设的时候,苏联撤走全部技术专家,使得大桥工程建设几近夭折。然而,伟大的中国人民并未被困难吓倒,自力更生、迎难而上,自行设计建造出今天的这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也因此被誉为一座“争气桥”。如今的南京长江大桥不仅仅是南京的地标,更是中国人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精神的象征,是一座历史的丰碑、精神的图腾。
  这些年,南京在“拥江发展、一城两中心”的思路下,长江两岸的面貌翻天覆地、焕然一新,过去脏乱差的江边景象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健身步道和美丽的市民广场。我真切感受到,南京的城市发展惠及百姓,造福于民,不愧为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在归来途中,我不禁感慨,我们应当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感恩这美好的新时代!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