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读书时
——写在世界读书日
文 / 赵庆宝
阅读量:128
四月是全民读书月,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写了一篇读书文章,烘托氛围。
“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对我来说,春天里的乐事,怎能少得了读书之乐,正所谓: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每一本书都能唤起我的回忆,勾勒出时光的画卷,重现一个个消失的故事。在其中,我仿佛看到了童年的我、青春的我、中年的我……蓦然回首,“鬓微霜,又何妨”“老夫聊发少年狂”。书是我的挚友,它伴我成长,我陪它慢慢变老。在明媚的春光里,一株绿柳,一丛花蕊,一声鸟啼……尽给人焕然一新的景象。取一本心仪的书,择书桌而坐,在蔚蓝的天幕下慢慢地读,在和煦的春风里细细地品,无异于走进一座充满无穷妙趣的春山,那份美好妙不可言。
我爱好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记得小时候晚上在煤油灯下看连环画,一本己经不知看过多少遍的书,可是只要捧上,一看就是半宿。高中毕业后参加劳动,田间休息一会儿,我就拿出英汉双解字典背单词,或一个单词的各种含义,到外地挑河堤,晚上辛苦社员倒床就睡,我却躲在被子里借着手电筒的微弱光线背诵英文文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九七八年二月,以六合县第二名成绩通过教育局英语教师招考,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阳光事业。在春日里读书,是撩人的,更是养心的,有诗云:“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春读,就如在心田上春耕,将文字幼苗播种于心间土壤,伴着春日暖阳,随万物生长。所以,春读,是一种高雅的意境,亦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也许是在农村长大的缘故吧,农村艰苦的环境我看得清清楚楚,我打小就喜欢在春日里读书。早晚放牛,骑在牛背上读喜爱的书。记得那时的衣服口袋里常塞一两本闲书,那时哥哥上大学,每次回来总会带上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拿着哥哥带回来书坐下来如痴如醉地读……徐徐暖风令心情染上绿色,缕缕春阳让笑容随之明媚,阵阵书香让心灵无比澄澈。那份乡村情趣、安然自得。
工作时,当时的六合三中,有一个我认为非常有规模的图书室(那时不叫图书馆)常常趁午休时跑到那里静静地读。图书室外面是一片菜地,常见一位老菜农忙着春播。有一次,老伯休息时跑过来与我聊了起来:“小老师,又跑来读书哩,别把自己累坏喽!”我回应道:“老伯,读书可没有您辛苦哦。”“种菜和读书是一个理儿,种菜收获的是蔬菜,你读书收获的是知识,都是辛苦事,但有盼头,你说对不对?”说完,老伯笑盈盈地转身离去,继续春播。
菜农一番话,让我想起了宋代诗人刘过写的一首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仔细一想,可不是嘛!读书和春播一样,要想有好的收成,唯有播下希望的种子,然后努力耕耘。于是乎,读书,有了动力;尤其是春日读书,更成了一种执着,一种习惯。
无数次春日暖阳下,我曾在汪曾祺的《人间草木》里挖掘生活中隐藏着的细腻与温暖,来填满心胸的清澈明媚;无数次在春日乡野,吟诵着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退休赋闲在家的我,在灵动的文字里寻觅生命的色彩,拥抱浓烈的春天;无数次春日雨夜,一个人独坐,泡香茗一杯,捧经典一本,享春读之乐。倦了,揉揉眼睛,舒展一下身子,安宁喜乐,掩卷深思,品书里书外酸甜苦辣,关灯就寝,一夜安眠……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我想正如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最绚烂多彩的时光,在春日里读书,是享受春天“耕种”的美好,更是奏响了一年之中奋进的序曲。
古训有云:“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有田不种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可见读书不单单是一种高雅的行为,更是一种可以传承继世的好家风。
“春日读书洗墨砚,南风吹来绿窗花。”春读,固然是美好的,但需要耐得住“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喧嚣,耐得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耐得住“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梦幻……只有如此,心灵才能净化得如春光般通透安然。
在这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闻着幽幽花香,听着千里莺啼,赏着竹外桃花……在最好的读书耕种的日子,可不要辜负了这绝好春光与大好年华啊。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迪,让人滋养浩然之气。都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阅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构筑民族文化之泉,用书香赓续中华文脉。
放眼神州大地,书香氛围愈发浓厚,精神之花繁茂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