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周边群众企盼已久的幸福大道南延道路终于开放交通了。
幸福大道南延前,从城区主干道东风路至浔河只有 500 米长,到浔河边就中断了,南来北往的群众只能望河兴叹,时间长了就成了群众嘴里的半截路,多年来群众要求幸福大道南延的呼声很高。2024 年初,洪泽区委区政府顺应民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推出重点民生工程——城区道路暨排水管道更新项目正式施工,计划投入 1.66 亿元,除了对老城区的四条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外,重点之一是将幸福大道南延 1500 米,与 348 省道相连通,其中东风路至浔河段长 500 米,为原有道路改造,向南跨浔河还要新建一座跨河大桥,南延至 348 省道的1000 米为新修。
为了保障幸福大道南延工作能够顺利实施,我们街道办事处承担了道路沿线的前期征地拆迁工作,参与的工作组同志不辞辛苦昼夜奋战,主干道上的涉拆户全部按时完成,只有西侧绿化带边上的一户人家,因为家庭情况有点特殊,稍微迟缓了一些时日。为了不影响道路施工,早日满足群众出行需要,与施工方商议后,采取施工与拆迁扫尾并行的方法,施工方正常施工,拆迁扫尾工作组马不停蹄,动脑筋想办法,多方寻找与这户遗留户有关系的亲戚朋友出来做工作,希望能早日达成协议,为此次项目保障工作画上圆满句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牵头领导的热心关怀下,经多方协调,针对该户男主人刚去世,家庭内部意见有分歧的情况下,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帮助该户争取到理想的房源,在政策范围内做到利益最大化,女主人感动不已,让其女儿顺利签订了拆迁协议,完成了幸福大道施工中最后一户拆迁工作,此举也得到了施工方的高度认可。
如今幸福大道通了,今后去往城区的群众将会通过幸福大道分流,缓解与之相隔 200 米左右的双高路交通压力。幸福大道南延前,南面镇村的群众到城区去,一般都是经过双高路,此前这条路是我们作为城关街道连接东双沟等镇的主要道路,因此得名双高路,是四五十年前规划建设的,期间经历了由土路到石子路再到水泥路的转变,虽然通行条件在数十年间由次变好,但路面比较窄而且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基本上混行,经常会发生一些碰撞摩擦之类的小交通事故,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随着路东边泽润华庭安置小区居民的陆续入住,小区西门路口发生交通小纠纷现象明显增多,我去小区西门口买菜时碰到过几次,都有警车停在那处理呢。幸福大道通了之后,出小区东门就是路,小区内居民出行会方便很多,不用像以往那样,都从西门上双高路了。
作为浔河村的一员,我对双高路的印象更为深刻些,尤其是经过我们村的这一段,见证了它从石子路到水泥路变化过程,之前的土路,因为当时年龄小走得少倒是不怎么记得了。我参加工作时,双高路已经是石子路,但我们家门口与它连接的部分依然是土路,阴天下雨的一片泥泞车辙深深,即使穿雨靴也是艰难前行。相比之下,感觉走在双高路的石子路上,就是一片阳光。遇到雨天上班,为了少走几里路,先把自行车从家里扛到双高路上,下班的时候把车子放在路边的人家,再踏着泥泞回家,即使这样也常有车轮被泥巴卡住的时候,还要折个小树枝别在车后座上,骑不动了下来剔剔再骑,雨天过后再把车子认真刷刷。车子放在路边人家过夜,人家也不能总给你看着,放车子的人多,有一次,头天晚上车子放在人家门口好好的,第二天上班去骑的时候,气门芯不知被谁拔了,后车胎瘪瘪的还怎么骑啊,只得步行去上班。后来听那家女主人说,在我之前有个人,他气门芯坏了,为了省事就把我的拔了用,害的我白白多走了那么些路。上个世纪90 年代初期家门口也是先铺了石子路,2000 年前后又铺了水泥路,农村出行条件大为改观,不用雨天扛着自行车上班了,村里人都感激地说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走了幸福路。
未曾想二十多年以后,真的有一条幸福大道能穿村而过,而且是双向 6 车道,两旁都有路灯,相关部门在规划过程中,就按照现代化城市人居环境新标准,精心做好道路沿线绿化、美化、亮化设计工作,还同步规划改造配套管网,确保道路沿线功能完善、生态优美,不仅满足了群众出行需求,还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功能。对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浔河村来说,无疑是得到了改善村容村貌又一次机会。相信在后期的道路相关实施进一步完备后,这条路会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条崭新的“幸福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