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按照中国石化红色教育基地遴选程序,经过初步遴选、网络海选、组织评选、现场查验等环节,南化公司申报的“民族化工从这里起步”为主题的“南化公司红色教育基地”入选第一批“中国石化十大红色教育基地”。
啊,南化,我真为你骄傲。你是中国民族化工的摇篮,承载的是历史,孕育的是未来。我是 70 年代从部队退伍分配到南化工作的,那时就知道,南化的前身——永利铔厂是民族实业家、化工先驱范旭东先生创办的,是中国第一个化工企业,生产出了我国第一批硫酸铔,第一包“红三角”牌硫铵,真了不起。我为能进这个工厂而高兴。我先在检修车间干钳工,因爱好写作,利用业余时间采写了一些新闻,被《南化报》《南京日报》《新华日报》,省市电台采用,后被招聘到宣传部门工作,视野更宽了,对南化的了解更深了。在南化的几十年里,我亲眼目睹了它的前进和发展,一个个全国第一在这里诞生,一项项发明创造在这里结果!
对南化更深的了解,是从 1989 年初开始的。那时公司要组织一批人员撰写《南化志》,我被选中,负责参与主要生产厂家氮肥部分的资料收集、整理和编写。要知道,氮肥厂的前身就是永利铔厂,是范旭东先生筹资 550 万元,于 1934 年 9 月 18 日开始筹建的,于 1937 年 2 月 5 日建成投产,生产出中国制造的第一批硫酸铔,年产量为五万吨,这在当时是东南亚一流的工厂,大厂镇由此而得名。小组一成立,我们几个肩负重托一头扎进了南化档案馆,一本本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有国民政府实业部关于成立永利铔厂的批文,有生产出第一包肥田粉的图片。毛泽东主席曾评价范旭东先生:“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然而,正当永利铔厂投产不到半年,日寇铁蹄残踏中华大地,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日本侵略者十分垂涎亚洲第一铔厂,强行合作不成,则三次派飞机轰炸永利铔厂,投弹 87 枚,氧化部房屋和设备全部被毁,1937 年 12 月 5 日,最后一批铔厂职工西撤。12 月 17 日,日军占领永利铔厂,后又将硝酸装置拆运至日本,安装在大牟田,生产硝酸,日产量 20 吨。
1945 年抗战胜利后,经过各方努力,1948 年 3月 27 日,经永利代表与日本政府两年零八个月的交涉,这套重 550 吨计 1482 件硝酸设备才全部索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 1952 年,该装置才恢复生产。
全国解放后不久,永利铔厂进行公私合营,更名为永利宁厂,国家为了发展自己的化学工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永利宁厂的基建和生产,1953年计划工作量为 615.28 亿元,重点用于硫酸厂的扩建,最终达到硫酸铵日产 280 吨,100% 硫酸日产增至 340 吨,这套装置从设计、设备制作和安装大都依靠本厂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完成,体现了自力更生的精神。至 1956 年,该厂的硫酸产量占全国的40.5%。
合成氨系统的扩建改造也同时进行,至 1960 年,合成氨系统煤气炉增至 8 座,合成塔 3 座,高压机8 台。
1964 年,根据化工部要求,永利宁厂合成氨系统生产能力提高到 13 万吨的指示,9# 煤气炉上马投入生产,并对合成塔进行改进,当年年产量达到了 10.1 万吨。1958 年 7 月 1 日奉化工部化财字 117号文指示,原公司合营永利久大化学工业公司即日起改为事务性机构,同时永利宁厂划归南京化学工业公司领导,不久,公司合营取消,永利宁厂正式成为国营企业。
1959 年和 1960 年是值得大书的两年,这两年硫酸年产量连续突破了 30 万吨大关。在党委的领导下,硫酸车间上下努力,产量不断刷新。
时代在变迁,祖国在前进,南化在发展。我在南化工作、生活了几十年,深深地感受到,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南化人正意气风发地前进着、努力着、奋斗着,取得了一个个骄人的“第一”:一九五六年,永利宁厂机修分厂自行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多层包扎式高压容器,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嘉奖,《人民日报》专门发表社论《自己动手制造更多的工业设备》,高压容器的制成,是我国自己解决高压设备的开端,也是我国机械制造工业技术上的一个重大进展,这对于促进我国氮肥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化通过设备改造和扩大生产,精心管理、艰苦奋斗。南化人焕发出了无比的青春和活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红三角牌产品商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自 1979 年以来,南化公司生产的工业硫酸等 5 个产品获国家质量奖金奖;8 个 15 次获国家质量奖银奖,江苏省优质产品 37 个 56 次,国家名牌产品 1 个,江苏省名牌产品 6 个 25 次,南化的产品畅销国内外。
在我国大力发展化学工业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南化有 13000 多名职工服从组织安排,奔赴祖国各地帮助建厂,为化工事业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91 年《南化志》终于编成出版,为南化继续前进增加了动力,为南化的后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奋斗精神。
爱我中华,振兴南化,南化在新的百年路上,正在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