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韵2024年第二期

江北是我的会客厅

邹 雷

阅读量:247
  信息就是财富,而我总是那个后知后觉的人。2015 年 6 月 27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等这个消息公布后两个多月,我才想起来应该去江北买房,而此时的房价已经上涨了 30%。我嫌贵,不打算买。中介说,你现在不卖后面还会涨。那时买房成风,楼价不断攀升,中介说得对。于是,我一咬牙一跺脚,买了。因此,我就成了“江北人”。
  江北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第十三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在地铁里经常能看到江北新区广告词——最近的未来。江北新区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子,说实话我一点也不清楚。像我这样住在江北的老百姓关心最多的还是交通。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但南京长江大桥的拥堵是出了名的。扬子江隧道建成的时候,我有幸随网络大 V 们一起参观了隧道。隧道还没有通车,走在里面感觉阴森森的,让我联想到了那些灾难恐怖大片。我傻傻地问:“隧道上面就是长江,要是漏水了,不是想逃都没有出路吗?”旁边的工程建设者告诉我,这个不用担心,隧道离江底有一定的距离,隧道也应用了先进的防水技术,你说的情况在我们这里不会出现。这条隧道正好连接市中心与江北的核心区,后来我每次开车通过这条隧道,常常会为自己那个杞人忧天的提问发笑。
  据了解,目前,南京已建成 9 条公路过江通道、3 条轨道交通过江通道、2 条铁路过江通道。在建的过江通道有建宁西路过江通道、仙新路过江通道、龙潭长江大桥。地铁 4 号线二期正在推进建设中,锦文路过江通道的前期工作正在推进。每一座过江通道都像一条城市的“大动脉”,不仅打通关隘、重新书写南京的交通格局,也推动着江南江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南京长江两岸人才、产业、金融等要素资源充分整合,助力南京江北的高速发展。
  八年来,新区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不断地长高长大,江岸变成了美丽的滨江风光带。周末,我经常开车带家人去江岸兜风,一路观览扬子江公园、长江文化公园、长江 T 台、轮渡桥滩公园、宏波秀台景观等美景。停下车,我最喜欢坐在岸边看长江里的大船。一艘艘船在我的眼前驶过,我拿手机不停地拍,留下它们的身影。有的货船高高大大,昂首挺胸,阔步航行,身边溅起浪花朵朵,我猜它一定是赶赴某个地方去拉货的。有的船吃水很深,载满了货物,行驶缓慢,我仿佛听到它喘息的声音,我想,这回船老板有的赚了。偶尔会驶过一艘客船,好几层楼高,里面的旅客一路观光就到了九江、南昌、武汉、重庆,说不定坐在江边的我也成了他们眼中的风景。我最喜欢在傍晚时分去浦口火车站的江岸看夕阳。天空的夕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一片光芒,在波光粼粼的江水上,呈现出“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奇特景观。我的心,此刻都被美景给融化了。这样的美景,自然让我想到旁边这座百年历史的老火车站,它是中国铁路历史的缩影,见证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普通民众的爱恨情仇。朱自清散文《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就在这里,父亲兜着橘子,跨铁路、爬月台的背影,温暖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成为父爱的经典。
  自从成为江北人后,江北就成了我的城市会客厅。外地同学、战友、亲戚来南京,除了安排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老门东这些传统的景点,江北新区是必须推荐的。大部分人会有“新区有什么可看的”疑问。我会告诉他们,你们到江南城里看的多是历史,到江北新区看的是未来。让历史告诉未来,未来也能成为历史。在观景的时候,我会告诉朋友,新区拥有庞大的“研创园”,聚集了 13000 家企业,研发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生产市场上紧俏的芯片;另外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医疗器械、数字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千亿智能产业集群……新区致力攻坚“卡脖子”技术,产生了一批原创性、关键性自主创新成果,如第二代微型双光子成像系统、世界首创“南京造”Xcor 瓣膜、全球首台中尺度 CO2 通量探测激光雷达、X9U 旗舰座舱芯片等等。朋友们听了我的介绍,不禁对江北新区刮目相看。
  说江北是我的城市会客厅,多少有点煽情。我真想在江北的核心区的长江边上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会客室,让南来北往的朋友有个喝茶观江的场所,这或许就是我的最近的未来。到那时,看江、看船、看夕阳,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者系文学创作一级作家,江北新区文联副主席、江北新区作协主席)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