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韵2025年第一期

用镜头讲述江北新区的故事

戴万荣

阅读量:104
  江北新区在浦口和大厂两所老年大学开设了两个摄影班。这两个班级的授课教师是知名摄影家田鸣先生。班上,除了少数初学者外,大多数学员都是具有一定成就的专业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
  田鸣老师的授课风格与众不同:他通过分享自己的摄影经历、创作心得以及行业内的趣闻轶事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设置一些实践项目或挑战任务,鼓励学生们走出教室,在真实环境中探索发现美的视角。
  江北影协与南京索盟数码有限公司合作,共同举办了“索盟杯”年度摄影大赛。每个月,学员们都会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拍摄和投稿,所有提交的作品将接受公开评选,并由专业评委团进行点评。
  剪影之一  无需远行,发现你周围的隐藏风景
  今年春节前,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主题为“光影里的中国年”。学员马玉利用春节假期,驾车前往外地多个热门网红景点进行拍摄,积累了大量素材。然而,在后期整理过程中,她发现很难从这些作品中挑选出具有独特亮点的照片。这些作品要么过于大众化,缺乏新意;要么表现平平,未能充分展现个人风格与视角。面对这一情况,马玉感到非常沮丧。 
  春节中,马玉去江北桥北的商场购物,发现一个小男孩手持气球在装饰有春联的商场大厅里奔跑。
  在那个瞬间,马玉的直觉和经验发挥了关键作用。她迅速举起相机,调整了构图,确保了小男孩和春联都在画面中得到了恰当的位置。快门按下的一刹那,定格了这个充满节日氛围和生活气息的场景。
  这张照片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捕捉到了一个动态的瞬间,更在于它传达了一种情感和故事。小男孩的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以及春节的喜庆气氛,都被完美地记录了下来。这种即兴的拍摄往往能够捕捉到最自然、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是摄影艺术中非常珍贵的部分。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江北新区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无论是记录城市的变迁,还是捕捉市民的生活瞬间,这里都有无尽的题材等待发掘。
  剪影之二  更新观念、对焦新质生产力
  南京江北新区,自 2015 年 6 月 27 日由国务院批复设立以来,这片 788 平方公里的土地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成为南京乃至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们以往传统的工业摄影,通常都会将关注点放置于工人那些充满艰辛、环境恶劣且繁重劳累的岗位,以及工人从事的此类苦脏累工作之上。然而,在当下的时代,如今的摄影却有了新的要求,那便是要将焦点对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以敏锐的目光去捕捉,并能够迅速而精准地反映出时代变革进程中的崭新趋势与独特特点。
  班上的摄影高手张啟琴、盛俊、李峻等,作为对科技前沿充满好奇与热情的学习者,他们将目光聚焦在了江北新区——一个正致力于成为“芯片之城”和“基因之城”“无人机之城”的新兴高科技区域。
  他们首先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参加线上讲座等方式学习了关于半导体产业以及生物技术、无人机领域的基础知识,为拍好照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田鸣老师一再要求学员提前做好功课:在拍摄前,对拍摄对象或场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了解,包括相关的背景知识、文化内涵、人物关系等;同时,在拍摄过程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注意捕捉那些能够体现拍摄对象特点或情感的瞬间;最后,如果可能的话,与拍摄对象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感。 
  他告诫我们,那些拿着相机,想都不想,对着景物一通咔嚓的行为叫“照相”而不是“摄影”。
  为了拍摄出好的作品,他们走访、参观了多家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和生物医药、无人机研发中心,还获得了难得的机会进入车间内部,利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所见所闻。
  这些反映江北新区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的照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将这片曾经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的区域,如今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镜头展示出来。
  剪影之三  选择典型事例,讲好江北新区的故事
  在学习班里,学员们大多来自这个区域的各个企事业单位。田鸣老师在课程中强调了一个核心理念:从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和环节入手,深入生活、贴近一线,通过捕捉典型的事例来讲述属于江北的故事。
  南化公司作为一家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化工企业,在过去,由于其生产工艺相对而言比较落后,再加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一直面临着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然而现今,南化公司在生产技术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与创新,有效地减少了资源的消耗以及废物的排放。
  南化公司的环境改善成效显著,每年都会吸引着一群又一群的白鹭前来栖息,成为了化工城中一道引人瞩目的靓丽风景线。
  田鸣老师悉心地指导杨宁等南化的摄影爱好者,以化工城中那些翩翩起舞的白鹭作为充满趣味的切入点,成功拍摄出了一幅幅极为生动且优美的图片。这些图片充分展示了南化在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完美地呈现出了今日南化的全新崭新面貌。 
  南钢集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过去,钢铁厂以其艰苦、脏乱和劳累的工作条件而声名远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革新,南京钢铁厂已经转型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现代钢铁企业。当下,所有的钢材生产全部都是定制化的,借由自动化控制的生产流程得以实现,这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益以及产品质量。
  钢铁厂内部的集控大厅规模宏大,这座集控调度大厅正是这一现代化进程的显著象征。前来参观的空军领导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声称这里的自动化水平以及技术的先进性,甚至已然超过了空军的指挥系统。
  田鸣老师亲自率领团队并指导学员们进行现场拍摄。学员深入炉前区域,实地考察了炼钢和钢材生产线的运作流程,参观了智能化集控大厅,近距离感受到了钢铁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学员孙奕拍摄的《空中“轿车”展新姿》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这些无人机不仅展示了其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更象征着江北新区无人机及“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
  如今,无人机不再仅仅局限于军事或科研领域,它们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农业喷洒、物流配送到航拍摄影、环境监测,无人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载人无人机观光飞行方面,它为旅游业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方式。游客们可以乘坐无人机,从空中俯瞰美丽的风景,享受别样的旅行乐趣。 
  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江北新区的故事。摄影班的学员们,凭借着对摄影的热爱和对新区的深厚感情,用镜头记录下江北新区的发展变化。从新建的高楼大厦到日益繁华的商业街区,从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他们的作品成为了新区发展的生动见证,也展现了新区摄影爱好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