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韵2022年第四期

陈民生《山情水意》作品研讨会在江北新区举行

钟远红

阅读量:188
  11 月 12 日,由江北新区宣传和统战部、江北新区文联主办,新区作家协会承办,金陵作家公众号协办的作家陈民生《山情水意》作品研讨会在江北新区举行。六合区文联副主席张强、一级作家李风宇、建邺区文联负责人金立安、评论家陈德民等 30 余名文艺战线领导、专家、学者围绕作品深入研讨。江北新区作家协会主席邹雷主持会议。
  陈民生,南京江浦人,供职于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南京机关作家协会小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1983 年开始创作,出版过小说集《共同的世界》、《陌生人的来信》、《生命的守望者》、《情系何处》等著作。
  研讨会上,该书的作者陈民生介绍了《山情水意情》的创作经过,分享了创作中的故事。该作品是一部游记散文,在每篇游记中,对走过的山,趟过的水,都充满着神往和留念,以朴实的文笔,记录着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而引申到某些与当前社会相关的人和事。让人跟随着他的脚步,沉思在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之中。该作品于 2022 年 6 月正式出版。
  六合区文联副主席张强对该作品评论说,陈民生通过游历祖国的美好河山,书写新时代的“社会风景”,以“行万里路”的实践精神,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行走于天地之间,引领读者全面感受祖国大地上不同区域、民族、文化的新样态和新气象,为人民代言,为时代赋歌,描绘出多彩斑斓的社会画卷。
  一级作家、原《雨花》杂志总编李风宇在发言中说,作者笔下的景物不仅美,而且富有独特的风致。文章结构张弛有序,读起来轻松自然。对故事、故人的回想,因为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突显出了真实的质感。111 篇记叙,也可以说是作者的 111 个足迹,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个体情绪,杂而不乱,详略得当。每篇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意旨,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建邺区文联负责人、《茶亭》杂志主编金立安对该作品评论说,通读《山情水意》中的每篇文章,作者以游览过程为线素,选取的景物为核心,穿插历史故事或导游介绍、让读者对所写景物听思有所感。总之,《山情水意》是一部融历史性、知识性、文学性于体的作品集,值得读 !
  《青春》杂志社主编李樯认为,《山情水意》共有一百多篇随笔,囊括了陈民生半生以来的游踪轨迹。在这个轨迹里,我们不仅能读到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日常,更读到了作为一种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传承:那就是人与自然,与历史,与社会的共鸣和互译互通。人是活在当下的,所以我们在陈民生的文字里读到的是对导游,朋友,家人的眷恋和温情,是移步换景式的笔法之下对历史与时空的感念和对望。
  评论家、《中华文化》杂志执行主编陈德民说,作家陈民生出版的这部《山情水意》,其中收录的作品不乏对时代风云、民情生计、历史文化、风土习俗等社会情状的深切关怀。因此,在阅读完陈民生《山情水意》游记文集后,给了我几点启发,一、个体的情怀与时代的风华有机地融为一体二、记录景物与叙述景观衍生的故事并行,传承了山水游记在内容上的扩展;三、融情于景转变到寓理于景,在行走中获得一种宏伟的历史感和纵深感。
  《新江北报》副总编满震表示,陈民生笔耕不辍,作品贴近现实,从短篇到长篇,不断进步,自己深受鼓舞。
  江苏散文协会副会长、江北新区作协副主席印华谈了三点体会:“一是感受民生老师日记式的"边游边写",确实不易,让我不服不行!二是观察到位,文笔细腻,引古论今,娓娓而谈,可见民生老师博览群书,向民生老师学习!三是希望民生老师今后的散文能做到"摈弃全面,局部见精"的写法。”
  江北新区玉带实验学校校长祁立忠说:“我用了两天阅读陈民生老师的《山情水意》,全书 111 片,202 页,作者流连 9 个省级行政区,从 1988 秋的北京到 2021 年 10 月的苏北洪泽湖,跨时 33 个春秋,如果算上回忆 1965 年的雨花台凭吊,就是 56 载。所以,我首先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感谢陈民生老师,像我这样一没有钱,二没有时间,三不够浪漫的人,一下将占四分之一多的省份的诸多美景、美食以及多地养眼的美女导游,- 下子享受了一遍,真是“无钱无闲无浪漫,神州天下能走遍。何人在做善长翁,江北新区陈民生。”
  在研讨中,江苏教育频道《教育周刊》总制片人房爱军、江北新区作协邹凯等与会作家们也对他今后的创作提出了中肯建议。
  江北新区作协兼南京机关作协主席邹雷作总结讲话。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与会人员从不同角度深入研讨交流,畅谈阅读感受,交流写作经验;此次研讨,大家深受启发,收获颇丰。他指出,今后,江北新区作协将作家的作品研讨会放在作品开印前召开,减少遗憾,让作品更精彩。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