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视窗

南京白局(葛塘口传本)

2013-03-02 17:03 阅读(3935)

       白局源于明朝,迄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曲种起源于六合农村吹打班子,成长于织锦机房,产生于工人,流行于劳动群众之中,康熙乾隆年间随着织锦机子的增加、丝织业的繁荣而兴旺,白局在太平天国定鼎天京、追祭阵亡将士盂兰会上也摆局演唱,到了解放前二三十年,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对我国丝织业这一民族工业打击摧残,大批机房倒闭,工人失散,“白局”几成绝响。

       白局以“南京调”为古腔本调,此调又称“数板”或“新闻腔”,主要曲调为:《满江红》、《梳妆台》、《哭小郎》、《穿心》、《剪剪花》、《老八板》、《闪板》等,皆以苏南、苏北小调为基础。

     “白局”的演出服饰一般要求不是很高,稍出众些的大众服装即可。一张方桌,演员手持一些小巧的打击乐器,如碟、板、板鼓围坐。

       白局属下里巴人的艺术,历来不为统治阶级和文人雅士所重视。又由于它的表演形式形同相声、说唱结合,所以它的演出场所不定,不论大舞台,小场地都能进行表演,根据不同新闻,及时编唱成曲,很受听众欢迎。

       白局的境地让人惋惜,由于没有可供白局表演的舞台而且很少有人了解白局,社会关注力弱,政府支持力度欠缺,传唱“白局”的人越来越少。如今在六合区第二文化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葛塘和平社区的老艺人们自发成立了“白局”演出团体,并进行传习。该团保存有百年前的六合白局唱段手抄本约有5万多字,以及流传于民间的多个唱段曲谱。

       2013年,“南京白局(葛塘口传本)”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条: 太子山的传说

下一条: 方巷人“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