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视窗 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申遗视窗 > 方巷人“走北”

方巷人“走北”

发布者:文化馆 发布时间:2013-04-25 点击次数:13136


       据《蒲阳刺桐巷方氏族谱序》记载,方姓以河南为发祥地,后向南播迁。唐德宗大申年间,都督长史方王叔自安徽歙县回迁河南固始方龙山居住。方王叔有孙名廷滔,其后裔有迁饶、信、江、苏诸郡;另一孙方廷范,因仕宦及避乱的原因,徙居莆田刺桐巷,并改名为“方巷”。方巷人后裔方英,明名将,镇守西南贵州等地,战功卓著。因受方孝儒“瓜蔓抄”灭十族之案牵连,方英携妻子徐氏(徐达后裔)和仨子方池龙、方池虎、方池雷避逃此处。安顿好全家以后,他又只身一人外出,临别时对家人说:“大年不见小年见。”方英走后,眼见小年将至,仍不见其踪影,直至正月十五傍晚,夫人徐氏再也按捺不住盼夫之情,便率仨子手执灯笼向北找寻,但终不见其夫身影,无望而归,留下了深深的痛苦和遗憾。“每逢佳节倍思亲”,至此以后,每年元宵节,方氏宗族及与其有姻缘关系的人家都要自发组织“走北”活动,怀念亲人。

       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文革时期“破四旧”,“走北”从1968年起整整中断了18年,直到1986年才正式恢复。当地人十分珍惜得以恢复的“走北”传统,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六合区长芦街道陆营社区方巷村的方氏家族以及有姻缘关系的亲朋好友,以族老们为首,不分男女老幼聚集一道,傍晚时分打着彩旗,提着灯笼,手持烟花爆竹边走边放,在鼓乐声的伴随下向北方游走,以表达祈福祝愿和追思先祖的宗族情怀。

       方巷人“走北”这一节日习俗,具有强大的家族凝聚力与亲和力。多年来“走北”既增进了宗族友谊、邻里和睦,丰富宗族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又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使文明礼貌新风自觉形成,更是文化产业化的重要资源,五、六百年以来(除“文革”时期), “走北”习俗一直世代相传、持之以恒,其家族信仰为:“无为者、不为社会作奉献者、好逸恶劳者不为方氏人。”如今这里民宅整齐划一,秩序井然,街区卫生状况优良,被誉为“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典型”。

       方巷人“走北”习俗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节日习俗类别,它体现了方巷人对历史的敬重、对先祖的追思、对生活的祈福和对未来的向往,这种崇尚美德、崇尚公德、热爱家乡、祥和邻里的民俗活动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如今六合区第二文化馆(原大厂区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和长芦文体中心及陆营居委会等有关部门联合对现存的有关资料收集整理,弥补“文革”受损资料,并扶持促进习俗的持续开展,组织举办有民俗专家参加的学术研究会,积极支持传习活动的传承。

       2013年,“方巷人走北”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京江北新区文化馆

江北新区文化馆

苏ICP备2021041498号 Copyright © 南京江北新区文化馆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vied

电话:025-57792432 传真:025-57792432 地址:南京江北新区新华路386号 E-mail:dcwhg388@163.com